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纪念人文始祖建设民族精神家园论文集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黄帝

王继训


  黄帝作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一点也不为过,历史史料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很早时候起,黄帝就已经被看做汉族与非汉族的共同祖先,并从中华文明的初曙时期起,以“初祖”的名义受到中华民族的崇敬和祭祀。而且,这种特点在夏商周时期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最后形成了“以食配天”的中华礼制。
  黄帝作为华夏民族的初祖,其史料十分丰富,见于历史记载,数不胜数,鉴于篇幅所限,这里仅把史料出处,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比如《史记·五帝本纪》、《夏本纪》、《周本纪》、《三代世表》、《帝王世纪》、《史通·外篇》《新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宰相世系》、《路史·国名记》、《论衡·案书》、《云笈七签》等等。这些史料既包括正史,也包括野史,可见黄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当然这其中记载最为详尽的,应该是《轩辕黄帝传》。今录此:
  轩辕黄帝,姓公孙,有熊国君少典之次子也。其母西桥氏女,名附宝,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于郊野。附宝感之而有娠。以枢星降,又名天枢。怀二十四月,生轩辕于寿丘。帝之四妃,生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人:姬、酉、祈、己、滕、箴、任、荀、僖、姑、儇、衣。黄帝九子,各封一国。元妃嫘祖生二子:玄嚣、昌意,并居帝位,玄嚣得道为北方水神,昌意居弱水。弟少昊,黄帝之小子也,帝妃女节所生,号金天氏,后即帝位。黄帝之女溺于东海,化为鸟,名精卫,常衔西山木石以堙东海。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颛顼,居帝位,号高阳氏,黄帝之嫡孙也。黄公拓跋,昌意之少子也,封北土。禺强,黄帝之胤,不居帝位,亦得道,居北方,为水神。少昊有子七人,颛顼时以其一子有德业,赐姓曼氏。余不闻。帝之子少昊,名挚,字青阳,号金天氏,居位八十一年,都曲阜,子孙相承共四百年。黄帝孙颛顼,号高阳氏,母蜀山氏所生,有圣德,居帝位七十八年,都商丘。帝喾高辛氏,黄帝之曾孙也,帝喾生而神灵,自言其名,居帝位七十年,寿一百五岁,都偃师。帝尧陶唐氏,黄帝之玄孙,帝喾之子也,姓伊祁,字放勋,兴于定陶,以唐侯为帝,在位七十年,寿一百一十八岁,都平阳。舜有虞氏,黄帝九代孙,姓申屠,摄帝位三十年,正居位五十年,寿一百一十二岁,都蒲坂。夏禹亦黄帝之玄孙也,姓姒,居帝位,都安邑,在位九年,子孙相承共四百三十二年。殷汤,黄帝十七代孙,姓子,都亳,在位一十三年,子孙相承共六百二十三年。周发,黄帝一十九代孙,姓姬,居帝位六年,都镐京,后平王迁洛邑,子孙相承共八百七十三年。黄帝子孙各得姓于事,帝推律定姓者十二,九子各封一国,总三十三氏,出黄帝后。《先天纪》云:子孙相承,凡一千五百二十年。
  祭祀在中华文明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左传》有“国之大事”之说,《礼记》也说:“礼之五经,莫重于祭。”可见,在五礼中,祭祀最为重要,而祭祀祖先,又在祭祀中最为重要。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黄帝理所当然地成为历代统治者和民众的首要祭祀对象。祭祀黄帝是有历史传统的。应该说它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传说黄帝逝世后,当时的人们就设立神坛祭祀,《绎史·纪年》有:“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到了尧舜禹时代,黄帝更加受到礼祀:“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祖稷,郊文王而宗武王。”[1]夏商周时代,中华民族祭祀黄帝的传统,并没有中断,作为他们的祖先,黄帝仍然按照传统习俗被祭祀。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有明确记载的是,战国时的齐国田氏、秦国灵公都专门祭祀过黄帝。[2]秦一统后,继续沿袭秦国的祭祀传统,对白、青、黄、赤四帝加以庙祭。汉王朝按照五德始终说,继承了秦统,也理所应当地祭祀黄帝。这方面的史料主要见于《史记》、《汉书》、《淮南子》。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争夺正统地位,统治者将祭祀黄帝与郊天同时进行,并开始在太庙——明堂中祭祀黄帝。这方面的史料主要见于一些歌辞歌谣中,比如《祠天地五郊夕牲歌》《享天地五郊歌》,在正史《晋书》、《宋书》、《礼志》中也有记载。隋唐时期,祭祀活动并没有新的变化,只不过更进一步制度化和规范化了。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按时祭祀了。史料主要见于《隋书》、新旧《唐书》、《礼仪志》。宋元时期对黄帝的祭祀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到黄帝陵祭祀,即今天的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的桥山黄帝陵。史料主要见于《黄帝庙碑序》、《元典章》。到了明清时期,对黄帝的祭祀,无论从规模上、次数上,还是从仪式隆重程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祭祀大多由皇帝主祭,分春秋两次。这方面的史料主要见于《明史》、《清史稿》。据不完全统计,明王朝统治者祭祀黄帝有十四次之多,而满清王朝,而且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阶级的代表,祭祀黄帝更是多达30次。应该说在中华文明历史上,对黄帝“人文初祖”的认可,不仅表现在汉民族中,在一些非汉民族也给予认同。
  其实对于这种历史现象,是有历史根源和历史传统的。从春秋战国时期,地处长江中上游的巴蜀、楚纷纷认同华夏,自称黄帝后裔之正宗。到辽代契丹族也认为是出于黄帝苗裔。这方面的史料,比比皆是。“明年,伐犬戎。”集解:《山海经》曰:“有人,人面兽身,名曰犬戎。”正义:又云:“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并明,并明生白犬。白犬有二,是为犬戎。”[3]“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4]“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集解:《汉书音义》曰:“匈奴始祖名。”索隐:张晏曰:“淳维以殷时奔北边。”[5]“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6]“殷时曰獯粥,改曰匈奴。”又服虔云:“尧时曰荤粥,周曰猃狁,秦曰匈奴。”韦昭云:“汉曰匈奴,荤粥其别名。”[7]可见淳维是匈奴的始祖,与獯粥是一脉相承的。“蜀王,黄帝后世也。索隐案:系本蜀无姓,相承云黄帝后。《蜀王本纪》云:朱提有男子杜宇从天而下,自称望帝,亦蜀王也。则杜姓出唐杜氏,盖陆终氏之胤,亦黄帝之后也。正义:谱记普云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黄帝与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帝估,立,封其支庶于蜀,历虞夏商。周衰,先称王者蚕丛,国破,子孙居姚、*等处。”[8]“慕容魔,字弈洛环,昌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9]“姚弋仲,南安赤亭羌人也。其先有虞氏之苗裔。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10]此外,《山海经·大荒西经》、《升庵诗话》也称慕容之先祖出自黄帝。“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时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11]“庖牺氏降,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王畿之封建有限,王政之布灌无穷,故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孙,而自服土中者本同出也。考之宇文周之书,辽本炎帝之后,而耶律俨称辽为轩辕后。”[12]此外,《魏书·序记》、《资治通鉴·魏纪》、《通典·边防·北狄》、《元和姓纂》卷十也称鲜卑之先祖出自黄帝。在这些史料中,又以《路史·后纪·疏仡纪·黄帝纪》记载得最为详尽,今录此:
  元妃西陵氏,曰嫘祖,生昌意、玄嚣、龙苗。昌意就德,逊居若水,有子三人,长曰乾荒,次安,季悃。乾荒生帝颛项,是为高阳氏。安处西土,后曰安息,汉来复者为安氏延、李氏。悯迁北土,后来党项之辟为拓跋氏,至郁律二子,长沙漠雄,次什翼犍,初王于代,七子其七窟咄生魏帝道武,始都洛为元氏,十五世百六十有一年,周齐灭之。有党氏、奚氏、达奚氏、乞伏氏、纥骨氏、什氏、乾氏、乌氏、源氏、贺拔氏、拔拔氏、万俟氏、乙旃氏、秃发氏、周氏、长孙氏、车非氏、兀氏、郭氏、俟亥氏、车馄氏、普氏、李氏、八氏、十姓,俱其出也。拓跋思敬镇夏,以讨巢功赐李姓。有拓跋仁福者,为番部都指挥使,亦从其姓,将吏迎为州师,子彝超、彝兴,继有夏银、绥宥地。玄嚣姬姓,降居、泜水,生帝喾,是为高辛氏。龙苗生吾融,为吾氏。吾融生卞明,封于卞,为卞氏。卞明弃其守,降之南裔,生白犬,是为蛮人之祖。禺号生禺京、傜梁、儋人。京居北海,号居南海,是为海司,有禺强氏、强氏;儋人姓任,生牛黎;傜梁生番禺,是始为舟。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许多地方志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进而丰富了材料记载,更有助于我们对黄帝的认识与理解。比如:清光绪年间的《土默特志·世系》有:“夫土默特,内蒙古之一旗也。相传蒙古为黄帝远裔,传尝以帝少子始均为北狄之祖。陈殷所云元祖起沙漠,自称黄帝之后是也。”民国时期的《昌都县志》:“黄帝起于冈底斯山,建新宫于昌都,厥后沿黄河入主中夏,遗留子孙于故国,蕃衍繁盛以至西欧,故小亚细亚东西悉为黄种民族,皆黄帝之后裔也。”
  至于这些族源认同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已经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民族认同感反映了非汉民族与汉民族一样,都有着强烈的文化、民族的认同心理,认同情感。时至今日中华民族中,除汉族之外,还有苗、羌、藏等33个少数民族与黄帝有着“人文初祖”的关系。
  可见黄帝具有很强的象征作用、文化纽带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对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导向力的产生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黄帝及其创造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导向力的情感基础、思想基础与精神基础。随着秦汉大一统以后,对待黄帝创造出来的黄帝文明,已经被看做不是一个人或一个种族的文化、文明了,被统一称为中华文明,而黄帝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象征或者说一个种族象征了。
  [1]《国语·鲁语上》
  [2]分别见于《齐侯因*敦铭文》《史记·秦本纪》。
  [3]《史记·周本纪》
  [4]《史记·楚世家》
  [5]《史记·匈奴列传》
  [6]乐产《括地谱》
  [7]应劭《风俗通》
  [8]《史记·三代世表》
  [9]《晋书·载记·慕容魔》
  [10]《晋书·载记·姚弋仲》
  [11]《北史·魏本纪》
  [12]《辽史·世表》
  

纪念人文初祖黄帝 建设民族精神家园 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陕西省公祭黄帝陵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11

您是第 位访客!